首页

兔费女王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8 22:53:00 作者:金融“活水”润湾区 助广州南沙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52547

  中新网广州5月28日电 (记者 王坚)《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下称“南沙金融30条”)日前发布,从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等方面提出30条重点举措,为进一步助力南沙发展提供新机遇。

广州南沙(资料图)。南沙区政府 供图

  南沙,这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创新不断,助力企业发展。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下称“南沙开发区国资局”)28日介绍了南沙多个金融创新举措。其中,自2022年8月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以来,南沙发挥“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优势,将气候投融资创新服务打造为亮点特色,切实解决南沙企业发展与融资难题。

  通过组建气候投融资专营机构——广州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中心,打造“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论坛品牌,建设气候投融资交流展示大厅,常态化举办“南沙投融荟”活动,南沙搭建起了面向世界的产融对接平台,护航区域企业“破浪”前行、茁壮成长。依托该大会,一批绿色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和项目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与合作机遇。

  这种政府做“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的故事常在南沙上演。走进气候投融资交流展示大厅,整齐摆放着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祺迹汽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等南沙逾1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业务介绍及融资需求,向来访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资方进行直接展示,全力为企业拉订单、找合作、寻融资、谋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沙一直在金融发展上具备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2022年11月,《关于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印发,对设在南沙先行启动区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如今“南沙金融30条”再落地,多项优惠政策持续叠加兑现,将为这里的经济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动能活力。

  南沙开发区国资局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按照“南沙金融30条”要求,以深化国家级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引领,以助力企业“获得投资、获得融资、获得订单”为目标,继续靠前服务南沙企业,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实施,精准推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横琴口岸上半年出入境旅客1042万人次

第三,建设繁荣发展的共同家园。中方建议将2025年确定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愿同各方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用好农业示范基地、地方经贸示范区、生态环保创新基地等平台促进区域合作。中方欢迎各方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中方倡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教育联盟,愿向本组织国家提供数字技术培训名额。推进本组织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运行效能。

四川优化超龄等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

广州2月23日电 (记者 郭军)记者23日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以下简称“广东监管局”)获悉,广州市南沙区沥心沙大桥事故发生后,中华财险已于当天完成对承保事故车辆的赔付6.44万元(人民币,下同),并根据人伤情况,先行垫付医疗费2万元。

山西1447所医院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累计惠及56.2余万人次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抗逆”育种助力中国橡胶树持续“北上”

近年来,上海张江率先践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颁发了首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率先探索形成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张江还是最早采用多种方式支持留学生归国发展的地方,比如设立留学生服务中心、出台留学生创业专项补贴政策、创新制度引入外籍人才等。

A股龙年开门红:三大股指集体高开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统筹谋划好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注重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